無錫市機床工具行業協會
發展現代機床工具 推進產業強市建設
最新新聞:
解讀:《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(2018-2020年)》
2017年12月14日,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《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(2018-2020年)》(以下簡稱《行動計劃》),以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主線,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和集成應用為重點,推動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,加快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。近日,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負責人就《行動計劃》內容進行了解讀。
問:《行動計劃》的定位是如何考慮的,與《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》的關系是什么?答:黨的十九大提出,推動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。當前,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,大數據的積聚、理論算法的革新、計算能力的提升及網絡設施的演進,驅動人工智能發展進入新階段,人工智能正加快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滲透融合,帶動技術進步、推動產業升級、助力經濟轉型、促進社會進步。
今年(2017年)7月,國務院印發《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》,重點對2030年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總體思路、戰略目標和主要任務、保障措施進行系統的規劃和部署,為推動我國人工智能的長期發展指明了方向。同時,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已啟動,聚焦基礎理論研究、關鍵技術研發及支撐平臺建設等工作。
加快產業化和應用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著力點。《行動計劃》從推動產業發展角度出發,結合“中國制造2025”,對《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》相關任務進行了細化和落實,以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主線,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與集成應用,發展高端智能產品,夯實核心基礎,提升智能制造水平,完善公共支撐體系。《行動計劃》以三年為期限明確了多項任務的具體指標,操作性和執行性很強,因此在產業界引起了較大反響。
問:《行動計劃》將重點發展哪些方向和領域?為何選擇這些方向和領域?答:當前,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勢頭良好、空間巨大。《行動計劃》按照“系統布局、重點突破、協同創新、開放有序”的原則,在深入調研基礎上研究提出四方面重點任務,共17個產品或領域:
一是重點培育和發展智能網聯汽車、智能服務機器人、智能無人機、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系統、視頻圖像身份識別系統、智能語音交互系統、智能翻譯系統、智能家居產品等智能化產品,推動智能產品在經濟社會的集成應用。
二是重點發展智能傳感器、神經網絡芯片、開源開放平臺等關鍵環節,夯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軟硬件基礎。
三是深化發展智能制造,鼓勵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在工業領域各環節的探索應用,提升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創新能力,培育推廣智能制造新模式。
四是構建行業訓練資源庫、標準測試及知識產權服務平臺、智能化網絡基礎設施、網絡安全保障等產業公共支撐體系,完善人工智能發展環境。
問:《行動計劃》重點發展產品的技術指標是如何確定的?答:為更好引領產業發展,在《行動計劃》編制過程中,分門別類征集了30余家行業頂尖企業的產品系列、技術指標和開發計劃,針對每類重點發展產品,提出了有望于2020年取得突破的典型技術指標。我們邀請有關專家、行業領先企業對這些指標進行了反復論證,以確保指標的準確、可靠和具有前瞻性。指標公布后,不少企業反映指標設置合理,對產業發展具有較強引導作用,明確了發展目標,增強了產業發展信心。
問:如何保障《行動計劃》落到實處? 答:為保障各項重點任務的落實,《行動計劃》提出五方面保障措施。
一是加強組織實施。政府加強政策引導,企業、行業組織等協同推進;加強部省合作,鼓勵地方積極發展人工智能產業;建立人工智能產業相應統計體系。
二是加大支持力度。充分發揮現有資金渠道的引導和支持作用,鼓勵地方財政對相關領域加大投入力度,支持人工智能企業與金融機構加強對接合作。
三是鼓勵創新創業。加快建設人工智能領域的制造業創新中心和重點實驗室,開展人工智能創新創業和解決方案大賽,鼓勵建設人工智能企業創新交流平臺。
四是加快人才培養。吸引和培養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,支持一批領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成長,支持加強人工智能相關學科專業建設,引導培養產業發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。
五是優化發展環境。開展人工智能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研究,推動行業合理開放數據,鼓勵開展雙邊、多邊國際合作。
相關鏈接: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《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(2018-2020年)》的通知
(來源:工信部科技司)